乌兰察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学年)
2020年1月10日
1.学校基本情况
1.1学校概况
乌兰察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乌兰察布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双重管理,是一所公办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现学校使用南、北两个校区办学,其中北校区占地面积58580平方米,建筑面积39196平方米(其中7756.8平方米为危楼);南校区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屋面积58939.2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与生活用房面积6500平方米,学校有多媒体教室43间,教学用计算机580多台。2017学年生均建筑面积50.7平方米,生均计算机0.5台。2018学年生均建筑面积56.7平方米,生均计算机0.6台。
1.2学生情况
1.2.1招生规模、在校生规模、毕业生规模
截止2019年8月31日,学校共有在籍学生964人,其中全日制在籍学生837人,弹性学制127人。2018学年共招生534人,与2017学年招生总数515人相比,招生人数增加19人。
2016学年各专业招生情况如下:计算机应用62人,机械设备维修111人,财会37人,汽车检测与维修52人,幼师125人,农学8人,市场营销74人(弹性学制),护理38人,共计507人。
2017学年各专业招生情况如下:计算机应用53人,机电维修70人,财会13人,汽车检测与维修41人,幼师94人,旅游管理12人,焊接技术67人,电商物流111人,护理43人,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11人,共计515人。
2018学年各专业招生情况如下:护理65人,计算机应用128人,幼师49人,机械设备维修25人,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50人,汽车维修39人,计算机应用与维修26人,物联网技术应用36人,市场营销43人(弹性学制),电子商务73人,共计534人。
2018学年相对于2017学年招生数量增加19人。
2016学年在校生总人数为1436人。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校生198人,机械设备维修专业222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校生304人,财会专业91人,幼师专业在校生总数298人,农学8人,市场营销专业200人,电气自动化专业79人,护理36人。
2017学年在校生总人数为1291人。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校生246人,机械设备维修专业28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校生112人,财会专业68人,幼师专业在校生255人,电气自动化专业198人,护理专业125人,旅游11人,电商物流55,物联网技术应用88人,焊接加工专业84人,农学6人,机床切削加工15人。
2018学年在校生总人数为964人。其中计算机应用专业在校生157人,机械设备维修专业34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在校生52人,财会专业54人,幼师专业在校生245人,电气自动化专业139人,护理专业111人,旅游8人,焊接加工专业1人,农学6人,计划单招30人,市场营销127。
2016学年毕业生情况如下:毕业生总人数493人,其中,计算机应用62人,机械设备维修59人,汽车检测与维修54人,财会31人,幼师84人,市场营销126人,电气自动化77人。
2017学年毕业生情况如下:全日制毕业生总人数370人,其中,计算机应用65人,机床切削加工1人,机械设备维修10人,汽车检测与维修37人,财会26人,幼师98人,市场营销74人,机电技术与应用25人,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32人,火电厂热力设备运行与检修2人。
2018学年毕业生情况如下:全日制毕业生总人数314人,其中,计算机应用51人,计划单招30人,农学6人,汽车检测与维修16人,护理32人,财会24人,幼师103人,机电技术与应用52人。
1.2.2学生结构、巩固率
学校生源主要来自集宁区及周边旗县,在校生中男学生为377人,女学生为460人。汉族800人,少数民族37人,其中蒙古族33人,满族2人,土家族1人,藏族1人。在校学生团员占比43%。学生巩固率85%在以上。
1.2.3培训规模
学校利用数学资源面向社会、企业开展各级别、多工种、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包含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退伍军人就业培训、行政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技能等级鉴定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强戒人员技能培训及残疾人技能培训等。2018学年我校承担了事业单位培训340人次,退役士兵培训112人次,农村贫困户技能培训近1000人次。
近三年来我校为社会及企业培训总人数共计3600余人。其中,2016学年培训人数为911人,2017学年培训人数为1267人,培训人数较上一学年增加了356人,年增长率40%。2018学年培训人数为1400余人次,培训人数较上一学年增加了130余人次,年增长率10.3%。
1.3教师队伍情况
2016学年教职工272人,额定编制数286人。2017学年教职工总数265人,额定编制数286人。2018学年教职工总数262人,额定编制数286人,教职工人数较上一学年减少了3人。2016学年专任教师数为201人,2017学年专任教师为212人,2018学年专任教师为212人,与上一教学年度持平。
1.3.1生师比变化情况
2016学年生师比为7.14:1;2017学年生师比为6.0:1;2018学年生师比为4.55:1。
1.3.2“双师型”教师比例变化情况
2016学年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85人,占比42.3%;2017学年“双师型”教师92人,占比43.4%;2018学年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104人,占比49%。
1.3.3兼职教师比例变化情况
2016学年外聘兼职教师10人,占比5%;2017学年外聘兼职教师16人,占比7%;2018学年外聘兼职教师20人,占比9%。
1.3.4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变化情况
2016学年研究生学历教师8人,硕士教师占比3.98%;本科学历169人,本科学历教师占比84.08%。2017学年研究生学历教师7人,硕士学历教师占比3%;本科学历教师148人,本科学历教师占比70%。2018学年研究生学历教师9人,硕士学历教师占比4.2%;本科学历教师156人,本科学历教师占比73.6%。
1.3.5专任教师硕士以上学历比例变化情况
目前硕士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共计9人。
1.3.6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变化情况
2016学年学校教师高级职称81人,占比40.3%;2017学年学校高级职称89人,占比42%;2018学年学校高级职称76人,占比35.8%。
1.4设施设备
1.4.1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变化情况
2016学年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为3766.4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2.62万元;2017学年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915.4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3.03万元。2018学年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值4263.6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4.42万元,较2017学年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4.2生均实习实训工位数变化情况
学校2016学年生均工位数0.49个,2017学年生均工位数0.71个,同比增长44.9%;2018学年生均工位数0.85个,同比增长20%。
1.4.3生均纸质图书变化情况
2018学年新购置纸质图书2628册,2016学年生均图书册43册,2017学年生均图书48册,2018学年生均图书册62册。
1.5校内信息化建设
1.5.1建设的基本情况
学校不断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校园工程。学校网站开通不断完善,网站内容得以充实,使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服务、宣传等所有工作登上一个崭新台阶。
1.5.2使用的基本情况
智慧校园(数字化平台)平台整体建设立足于学校自身环境和应用需求,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创建了校园工作、管理和生活一体化应用环境,现已推广开展的功能模块有:考勤打卡;教师请假、审批、查看;课表查看;教师调课及录入成绩,教师个人工资查看;查看专业、班级、班主任及学生信息等,帮助学校真正实现教务教学工作的过程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管理。
1.6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6.1建设的基本情况
目前,学校建有七个实训中心,各类实训设备870余台(套),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4.42万元,形成了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机械设备维修、数控、计算机应用、幼师、商贸、物流、护理等专业为主体,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训基地。
1.6.1使用的基本情况
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极大的保障。实训基地融教学、培训、服务于一体,满足了生产实践的教学需求。我校开展一体化教学的专业,其实训设备利用率高达70%以上,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对接。
学生本地实习率达到95%以上。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2.1.1学生思想状况变化情况
学校注重学生思想教育,结合专业教学狠抓以德育为核心的学生素质教育,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分阶段对学生开展理想信念、遵纪守法、文明礼仪、职业道德、心理健康和就业创业六大主题教育。利用校内外德育基地和重要节日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感恩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学生的法制、交通安全、消防知识及反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等教育活动。
2.1.2文化课合格率变化情况
学生文化课合格率达82.5%,其中语文为79.8%,数学为75.1%,英语80.5%,德育为93.8%。
2.1.3专业技能合格率变化情况
学校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学生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学生中级工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
2.1.4体质测评合格变化情况
重视体育卫生工作,加强学生体质监控,其中高一年级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为65.1%;高二年级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为55.2%;高三年级学生体质测评合格率为59.8%;学生体质测评整体合格率为60.6%。
2.1.5毕业率变化情况
规范学籍管理,注重学业水平监控,学生毕业率达99.5%。
2.2在校体验
2.2.1理论学习满意度、专业学习满意度、实习实训满意度
学校近几年来软硬件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为学生的学习及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理论学习满意度达97.3%,专业学习满意度达98.5%,实习实训满意度达98.8%。
2.2.2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生活满意度、校园安全满意度
学校注重建设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文化积淀,构建多样课余生活等方面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满意度达97.4%,生活满意度达97.6%,校园安全满意度达99.5%。
2.2.3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
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93%。
2.3资助情况
2.3.1免学费和助学金落实情况
学校落实国家、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等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学生的资助工作。2018学年免学费、助学金政策已全部执行到位,助学金发放上榜公示,公示期间未收到任何举报信息,均无异议。
2.3.2学校对学生的资助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贫困生助学工作,制定了《乌兰察布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奖学金、助学金评选实施办法》,2018学年第一学期享受助学金576人,享受“两免”资金884人;第二学期享受助学金548人,享受“两免”资金857人。
2.4就业质量
2.4.1专业就业率变化情况
2017学年全日制毕业总人数336人,其中315人已就业升学,就业率达到93.8%。
2018学年全日制毕业总人数314人,毕业生需就业总人数 9人,其中8人已推荐就业,其余为高考升学,就业率达到89%。
2.4.2专业对口率变化情况
2017学年毕业生就业升学人数共536人,就业升学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人数370人,对口率69%。
2018学年学校毕业生就业升学人数共492人,就业升学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人数314人,对口率64%。
2.4.3初次就业月收入变化情况
学校主要专业如机械设备维修、计算机、汽车检测与维修、电气自动化专业初次就业月薪在2500~3000元左右,幼师专业月薪2500元左右。
2.4.4升入高等教育比例情况
2017学年全校毕业总人数536人,其中参加高考人数370人,升入高等院校人数为356人,高考升学率为96%。
2018学年全校毕业总人数492人,其中参加高考人数为314人,升入高等院校人数为305人,高考升学率为97%。
2.5职业发展
2.5.1学习能力
2018学年,学校的内涵建设工作得以大幅提升。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一专多能,一岗多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通过社团活动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
2.5.2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
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开发企业岗位课程,通过开发项目教学任务、典型工作案例,加大校企互评力度,锻炼了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
2.5.3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一方面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学生从事职业的基本素养;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强化创业意识,通过参与第二课堂及各种创业创新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3.1.1专业结构调整
学校立足服务社会和促进学生就业,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力求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拓展设立了大数据应用类的电子商务、客户信息服务、VR技术应用专业;创建新型学徒制项目建设下的电梯应用与维护专业;拓展计算机应用(动漫、网络方向)、电工电子(机器人与无人机技术应用方向)专业的建设。
3.1.2专业培养方案调整
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从改革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诸方面入手,调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专业结构调整的同时,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专业培养方案。例如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上,向动漫设计与网络工程方向拓展,电工电子专业向机器人与无人机技术应用方向拓展。
3.2教育教学改革
3.2.1专业设置
学校建立并完善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学校各专业均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主动适应乌兰察布及周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重点建设面向本地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贸物流、数控技术应用、幼师、汽车运用与维修、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护理、计算机应用、会计等品牌专业。
表3.2.1 近三学年各专业招生情况
2016学年 | 2017学年 | 2018学年 | |
计算机应用 | 62 | 53 | 154 |
机械设备维修 | 111 | 25 | |
汽车检测与维修 | 52 | 41 | 39 |
财会 | 37 | 13 | |
幼师 | 125 | 94 | 49 |
市场营销 | 74 | 43 | |
电气设备安装维修 | 11 | 50 | |
护理 | 38 | 43 | 65 |
农学 | 8 | ||
旅游管理 | 12 | ||
机电 | 70 | ||
焊接技术 | 67 | ||
电商物流 | 111 | 73 | |
物联网技术应用 | 36 | ||
小计 | 507 | 515 | 534 |
3.2.2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35.8%,专任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为49%,2018学年专任教师总人数为212人,与上一教学年度持平。
3.2.3学校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际合作
学校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适时修订,并建立有严格的课时调整审批手续。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总学时之比平均为3.9:6.1。
在课程建设上,一是继续深化“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一体化工作站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精炼典型工作任务,体现教学与生产实际的有效对接。二是在幼师专业试点开展技能课程选修改革,每周利用两个下午的时间集中开展技能课教学活动,把所有涉及本专业技能课集中开放。三是在部分专业推行知识领域模块化教学改革,参照“一体化课程改革”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四是利用每天下午第七节课集中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为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提供空间。
学校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途径,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我校与内蒙古凯帝斯电梯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电梯维修、焊工两个专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项目正在实施中。
3.2.4信息化教学、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建设、教材选用
学校积极推进教学信息化,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设备维修、会计、物流、护理、电子商务和数控等专业都配置有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学校所有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所有教师均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多名在教师教学能力中获奖。
学校目前建有校外实训基地八个,形成了以机电、数控、汽修、电商物流、幼师等专业为主体,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2018学年,学校借助自治区示范校建设工作,完成精品课程8门,编写校本教材6册、网络课程各8门、核心课程教学设计17门、数字化教学资源达5.6TB,初步形成了能满足教学需求的教学资源库。
教材选用规范,德育课、文化课均采用教育部和自治区教育厅规定教材,所有教材均选自“中等职业教育教材目录(教育部)”。
3.3教师培养培训
3.3.1教师培养培训情况
2018学年,学校结合自治区示范校建设工作,先后派出89人次的教师外出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师资培训及校本培训。
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努力提高学历水平,鼓励专业课教师考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截止2019年8月68名教师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或中级考评员资格,有16名教师取得自治区级技能大赛裁判员资格。
3.4规范管理情况
3.4.1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学校认真贯彻乌兰察布市教育三项改革有关精神,深化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开竞聘的年轻干部充实在管理一线,干部队伍活力增强。
在教学管理上,一是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二是规范并落实教学管理制度。三是按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定制相关课程标准。四是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五是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
在科研管理上积极推动课题研究,组织开展职教教改课题研究,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助推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化。
我校已接入宽带互联网,日常办公、教师备课、多媒体教学、学校网站、学校创办的“技+”创客空间均可正常运行,基本在各部门间实现了数据共享。我校聘请专业咨询公司设计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数字化校园建设正稳步推进过程中。
3.4.2学生管理、安全管理
在学生管理与安全管理方面,学校一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完善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建设。二是家校共建,建立起微信平台。三是通过开展“禁毒”、“校园贷”等专项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为学生建立“防火墙”。
学校坚持常防不懈的安全工作原则,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观看禁毒影片、交通安全、反校园欺凌专项整治等专题教育活动。在迎接多部门开展的安全工作大检查活动中,我校安全工作获充分肯定。
3.4.3财务管理、后勤管理
在财务管理上,学校坚持严格按照财务制度运行的管理机制。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务法规,财务运行做到用款有计划,收支有标准,分析有资料,监督有要求。在涉及学校的重大利益问题上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备案制度。
在后勤管理上,规范管理制度,明确责任目标,加强后勤管理制度建设。健全实物台帐、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的清点、核实工作。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检查制度》等管理制度。学校与安全责任人签订《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承诺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5德育工作情况
3.5.1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理念。组织开展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系列活动(校园歌手大赛、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文明风采”竞赛活动等教育活动)。运用多种教育方式让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不断提高,逐步强化人格养成。
3.5.2德育课实施情况
学校紧扣时代脉搏,不断丰富和完善德育教育方法,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德育教育,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法制教育讲座、感恩励志讲座等6场;坚持每周举办一次主题班团会;每周一进行升旗仪式及国旗下的爱国主义演讲活动;定期召开团干部会议及坚持“青年大学习”团课教育。
3.5.3文明风采活动开展情况
学校积极开展“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在2019年乌兰察布市“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中,我校学生荣获一等奖6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9名。
3.5.4社团活动、团组织学生会建设及活动等方面
学校积极推进社团工作,现有学生社团组织35个,设立专职社团工作管理人员4名。在一些重大活动中,各学生社团展示才艺、展示技能,弘扬“工匠精神”。
学校现有26个团支部,360名团员。校团委根据学校整体要求统一开展活动。学校注重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会已经成为学校一支重要的管理和服务队伍,学校充分发挥学生会在学生工作中的自管自律作用,学生会工作已渗透到学校管理的许多方面。
3.6党建情况
学校现有在职党员88人,学生团员342人。校党委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这一中心和育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党建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益和办学效益。
校党委精心设计,继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推进支部标准化建设、以扎实的作风认真组织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时开展“三会一课”,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师德师风考核评议活动、评星定级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
4.1.1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我校汽修专业与深圳市三羚智能电子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同时,汽修专业与宝城汽车配件修理部续签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工学结合平台。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十所基地合作园签署合作协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权利。毕业生进入合作园担任一线教学工作,各合作园也指定专人指导学生的跟岗实习活动,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职业成长搭建起良好平台。
我校与内蒙古青青草元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已持续三年时间,在该公司已建立实训基地,双方进一步就课程开设、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探讨,截至目前,累计培训退役士兵大型农机专业62人次,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51人次,赢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
4.2学生实习
4.2.1学生实习情况和效果
2018年下半年,宝城汽配抽调技术能手为我校汽修专业9班共25名学生提供实训教学指导。企业教师将理论教学及实习实训教学融入到生产实践中,通过实际生产项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2019年6月开始,幼师21、23班全体学生入园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幼师22班入园实习一个月,将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进行各类的教学活动,增强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和专业意识。
计算机21班共18人深入北京梧桐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内蒙古乌兰察布分公司,实习一周。通过深入实践,充分锻炼专业技能,做好技能储备,为就业打好坚实基础。
4.3集团化办学
4.3.1集团化办学情况和效果
学校参与“乌兰察布北方大数据学院”、“乌兰察布市职业教育联盟”、“呼包银榆区域职业教育联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委员会”的建设与合作。成功与乌兰察布引进的首家大数据应用企业—华唐集团达成合作关系,共建440多平米实的训基地,设备总投资365万元,实习工位200个。
学校与京能集团和内蒙古盛世佳宴餐饮有限责任公司对接洽谈合作办学事宜,与两公司初步达成设立分校的协议,使学校校外办学点由两个增加到四个。
5.社会贡献
5.1人才培养
5.1.1用人单位满意度
我校学生现以升学为主,绝大多数学生已升入高等职业院校,个别推荐就业的学生,通过对企业的回访,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95%。
5.2社会服务
5.2.1培训服务、技术服务、文化传承
我校利用数学资源面向社会、企业开展各级别多工种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2018学年培训人数总计1400余人次。主要包含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退伍军人就业培训、行政事业单位技术工人技能等级鉴定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强戒人员技能培训及残疾人技能培训等。其中承担了事业单位培训340人次,退役士兵培训112人次,农村贫困户技能培训近1000人次。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
6.1.1政策性经费落实情况、生均拨款、项目投入等
2018学年度财政总投入5142.53万元。
地方配套免学费免书费资金44.54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117.18万元,公用经费拨款155.4万元,项目投入资金332.04万元。
6.2政策措施
6.2.1落实办学自主权、落实教师编制、出台提升办学水平的政策和制度
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项目。教育主管部门确立了年度目标考评体系,明确发展定位,加强督查考核,落实办学自主权。
2018学年通过市直单位招考引进事业编制3名本科及研究生,增强了学校的师资力量。
7.特色创新
7.1典型案例
案例一 “一体化教学改革显成效”
通过建设一体化工作站,配备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采用一体化教材,推行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用构建教学情景下达学习任务;将班级分组,组内分工,角色轮换组织教学;用自评、互评、点评等方式完成任务评价。
一体化教学组织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了教师教改意识;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技能大赛成绩也不断提高。
案例二 “入园区建校园 校企共孵电商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与园区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对校内电子商务实训室的教学功能进行整合,建成O2O校园创业平台、移动电子商务体验平台,实现学习过程工作化、教学环境职业化、教学组织企业化。通过环境渗透培养兴趣,构筑电商文化;通过课程渗透强化实训,提升电商岗位核心技能;通过项目渗透,培育实战应用型电商人才;通过鼓励创业实践,丰富实践经验。学生创业能力初步形成,专业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案例三 “实施‘一二三’职业生涯规划建设模式”
“一”即以职业生涯导航设计中心为基地,以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规划“二项”设计为统揽,以做好职业规划渗透、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拓展职业生涯跟踪服务平台功能“三项”内容为保障,推进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以班主任、德育教师为主力军,以德育课、班会课为主阵地,以《职业素养规范》等制度成果为标准的工作体系,学生思想意识、学习状态、行为习惯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问题与改进
1.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整体素质
专业教师尤其是有企业实践经验的高级“双师型”教师偏少,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层次、素质有待提升。学校将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并取得相应的高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等,进一步提高教师技能水平。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与关怀,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科学管理和使用力度,对青年教师进行有目标、有计划地培养,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有生力量。
2.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完善办学机制
坚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激励机制。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校办企业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进一步推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交流,选派学校干部和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兼职。
3.进一步加大招生力度,不断探索培养途径
不断完善招生机制,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力求专业设置要更加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积极探索多种形式人才培养途径,继续寻求订单式、委托式培养合作伙伴,拓宽人才输出渠道。
4.进一步增加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整合实训资源,加大重点实训基地的投入和更新,利用学校地域、实训场地、设备设施和技术优势,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分享到: